在我叔的女儿—比我小三天的堂妹八岁的时候,她的年轻漂亮的妈妈因受不了是地主子女而被大家岐视这种压力,便选择出家当了妮姑;
在她十一岁时,他的爸爸(也就是我的叔父)又娶了她的后妈—我那美若天仙的婶婶.
婶婶娘家是黑五类,当时也是被全民攻击的对象,自然受到岐视,而我们家是贫下中农(那时是这麽叫的)比较受政府眷顾和老白姓的爱戴.
所以才二十六岁的婶婶,就这样理所当然地下嫁给了比她大十八岁的我的叔叔—而且刚嫁过门就那样顺理成张地成了比她小十五岁的我堂妹的后妈.
后来婶婶跟叔叔又生了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
记得那是的婶婶长得很标致:不胖不瘦的中等身材,梳着一对当时很流行的长辫子,穿着一身相当得体的也特时髦的天蓝色套装;
白里透红的鹅蛋脸陪上两个小酒窝,弯弯的柳叶眉下镶嵌着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
特别让人喜欢的是:在她笑时那红红的樱桃小嘴里亮出来的一口洁白而整齐的牙。
可在她嫁来两个月时,省城里的姑姑怕我的堂妹受气,就把她领养了去,两年后等姑姑有了自己的一对双胞胞胎儿子,生活上不宽裕时便写信叫我叔把她接回去.
那时我听见婶婶给我妈说:谁的孩子不是孩子呢,孩子又没罪......是婶婶跟叔叔一起去接她回老家的.
婶婶虽然出生成份不好-是大地主家的女儿,但嫁来没多久似乎就变得很受大家欢迎。
她讲话总是把嗓门扯很大,(据说是因为娘家的奶奶耳聋,常常须大声讲话给自己奶奶听,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这种讲话的习惯);
对人处事也很直率,是对就是对的,不对的就是要批评指正;特别有人缘也特别爱管点闲事.
比如:左邻右舍谁有个头痛脑热的呀,谁家有事人手不够需要帮个忙什麽的呀,都少不了有她参加;
还特别让父老乡亲感动的是:当时人们都很穷,能吃上肉比得到黄金还高兴呢.婶婶家也并不是很富有,但她平时都省吃俭用把钱集攒下来,逢年过节总把大家请到一起吃一顿以肉为主的大餐.
每次大慨七八桌,而且还特别嘱咐炊事员要给老人孩子单独做!
不仅如此,婶婶做起事来也总是雷厉风行的,让人觉得特严肃,因此她被无计名投票选上了乡里的妇联主任,一做就是二十年。
而且在每年的全省先进人物领奖台上都缺少不了她。尽管如此,我和堂妹还是不怎麽喜欢她,离她总是远远的.
好像她也不在乎这些,依就做她该做的事.堂妹那时已经懂事了,知道她不是自己的亲妈,凡事都很小心翼翼,让人觉得很乖巧,所以也没有什麽让她厌的.
但每次婶婶跟她爸爸因意见不一致起冲突时,堂妹总是护着他的爸爸;
还有,有些不便给他爸爸讲的,如果碰巧我奶奶和我妈妈又不在,她宁可求邻居阿姨也不会找她后妈,每次放学回家也从不主动讲话,婶婶问她话她都是不肖一顾地回答.
认为她是后妈,那种语气,冷漠得简直让人受不了.这点让婶婶很伤心.
可后来发生的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让我和堂妹彻底改便了对她的态度和看法.
记得我上高二的那个署假,我们校学生按照校方的指示:轮流去支援学校附近的农民抢收棉花。
在劳动过程中,堂妹的腿受了伤,由于当时没有处理好,回到学校没几天伤口就感染化脓,而且越来越严重,校方争求家长的意见,就近把她送到学校附近的医院治疗.
是她的后妈到医院照顾了她半个多月,这半个多月来,婶婶每天起早探黑—医院离家有四十华里,每天天还没亮就要出发.
(这里是婶婶去医院的必经山路-走的人都要成群结队,据传是常有鬼魂出没的地方)
时交通还不像现在这样发达,要步行四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堂妹住的医院,然后把亲手煮的饭给她加热后再亲自端给她吃,(堂妹那时不能行动),看着她把饭吃完再推她出去散散步。
(因堂妹一直喊闷得慌).每天等我放学后来接替时,婶婶才步行回家去,常常到家差不多也是晚上十一二点钟了.
每个星期我放完归宿假从家返校时,婶婶还要拜托我给堂妹捎好些东西去,包括换洗衣服。
这样没有一丁点怨言地忙录了十八天。整个人瘦了一大圈,原本红润的脸色已变得苍白,由于睡眠不足,很明显写在脸上的倦意让人觉得有种病态的美。
前来探望我堂妹的师生们,都异口同声地说真羡慕她有这麽好的妈妈哦.
的确,在我的记忆中,婶婶从来没有做过对我堂妹过分的事,只是有时要求她比较严格而已。
接下来我和我的堂妹都升到离家一百多里的外市上学去了.
每次放假我们两姐妹都会一起回去,返校也是等在一起走;
而婶婶每次都要在我堂妹的行里包里放上十几个她自做的,也是我们最爱吃的灰包蛋<就是今天叫的松花蛋>,让我们带到学校去一起吃。
当时农村家里普遍都很穷,这是只有客人来家后才要只拿出两三个来当下酒菜用的;
还有不忘塞十几个我们两姐妹的最爱-玉米面窝窝头.
渐渐地我忘了她是我堂妹的后妈;看得出我堂妹也不讨厌她了,而且好象也忘了婶婶是她的后妈—这个实事。
从她每次的口中讲婶婶都是:“我妈我妈......"就能体会到她对婶婶的肯定。
所以在堂妹工作安稳后,每次回家,免不了尽量比其它姊妹多给婶婶一些零用钱,还有每当看到适合婶婶穿的衣服她都会不由自主地给她的这位妈妈买下。
婶婶感到满足极了,总是自豪地对别人夸我的堂妹-她的大女儿如何如何孝顺,大家听起来感觉到特别顺耳并且非常地羡慕她们.
前年我堂妹也没有逃脱金融风暴的袭击,投资的基金和股票让她陪了不少钱,回家与兄妹间闲谈中无意让我的婶婶知道了这件事.
她很担心我的堂妹,晚饭后便悄悄的把堂妹一个人叫到她的卧室,从床底下的箱子里摸出一本有十五万元人民币的存折塞给堂妹,这是每次她的孩子们包括堂妹过年过节给她的零用钱和她自己种菜来卖的钱,她舍不得花一点一点积攒下来的。
然后还再三嘱咐我的堂妹:如果外面生活过不下去,就回家来住,现在家里什麽都不缺了,有那麽多土地,菜不用买-自种;
自个儿养点牛,猪,鸡之类的就够了......还没等她说完,堂妹已泣不成声,紧紧抓住她的手发自肺腑地说了一句:"谢谢您,妈妈!有您这份关爱,再大的狂风暴雨我也不怕了.
“我见她们老半天都没出来,就进去找,正好耳闻目睹这一情景,让我好感慨!为了让婶婶放心,我堂妹如实告诉了她心里早已承认了的这位妈妈,自己亏了的钱是生活多余下来的,一点也不影响过日子.并坚持让她妈收回了那象征着婶婶一辈子心血的 存折。
今年八月,我们几姊妹已约好要回家给婶婶过五十大寿,是堂妹发动大家都参加的,她已承诺了,寿宴费用由她一人全包下。大家都同意选在婶婶娘家弟弟开的餐厅-"山里人家"帮婶婶庆生!
我也早已准备好了一个不算小的红包,还有婶婶最爱的蚕丝棉被敬送给她-因小的时侯我也受过她的关照。
此时我仿佛已看见:寿宴上的她,因操劳而未老先衰的那张已布上皱纹的脸上绽放出来的灿烂的笑容......
(由于操做失误,回响全被删除)